2019年12月13日下午,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大众传播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暨副系主任假芝云受邀来到RAYBET雷竞技入口,在题为《网路正义:人肉搜索之新闻报导及其影响》的讲座上,与同学们探讨了“人肉搜索”在媒体报道中体现的话语,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本次讲座由RAYBET雷竞技入口副院长张学波主持,RAYBET雷竞技入口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近100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近十年来,“人肉搜索”在国内外社会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也频繁见诸报端。那么媒体究竟是怎样报道人肉搜索的,阅听人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是否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假芝云认为,媒体报道在影响人的态度或行为时,会通过“预设影响”(influence of presumed influence)为中介来进行作用。即民众会通过媒体的报道或描述来推测别人及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想法,从而决定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因此媒体对于人的影响会与人所处的社会情境相互作用,从而对阅听人的态度或行为产生效果。
图1 假芝云教授做报告
图2 讲座现场
假芝云对2006年至2015年共十年间两岸三地媒体关于“人肉搜索”的新闻进行抽样,抽取1305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媒体月平均报道量达到130条,尤其是具有耸动煽情风格的小报最常报道此类事件、且常采取相对正面的角度,将其定义为公民为强化社会规范及国家法律的正当及有用行为。而在报道公众情绪时则负面情绪居多,强调被搜索对象遭遇的网络霸凌与无助感。
结合在台湾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假教授最终发现,当媒体的内容没有定调时,阅听人本身也会发展出对于人肉搜索行为比较矛盾的看法,而无论是认为媒体的报道影响了身边人还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会让阅听人对于人肉搜索的态度有所改观。另外,除了配合大多数人的做法,人们也有可能采取其他行为反应,比如支持政府加强管制。
图3 提问互动环节
报告的最后,假芝云还给出了该领域未来可供研究的方向,包括人肉搜索的普及对于人自我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美图软件造成自我认知的改变和网红行业对于青少年的职业选择等等,为RAYBET雷竞官网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选题。
假芝云,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大众传播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暨副主任。她的研究领域包括媒体效果,新闻与民意,青少年健康及风险行为,以及新媒体使用与效应。她目前也担任《传播研究》,《国际民意研究期刊》,《亚洲传播期刊》,以及《亚洲民意研究期刊》四家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