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学院的倡导下,3月16日下午,华师新传学术大讲堂第一期活动在我校石牌校区RAYBET雷竞技入口106举行,本次活动由RAYBET雷竞技入口主办,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承办。活动第一讲邀请的嘉宾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林仲轩,讲座题目是《浅谈学术之路的方法与经验》。活动由RAYBET雷竞官网李龙教授主持。
本次活动林仲轩教授通过提问、答疑的方式和同学们探讨,同学们就质化量化、论文选题、话语体系、如何选择适合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法等内容展开交流。
讲座伊始,林教授在答疑中提到了从“打工仔/妹”到“打工人”,打工话语的历史嬗变以及 “打工人”话语自我建构、群体建构与社会建构三者冲突的深层原因。有同学提出“该研究访谈人数仅有28人是如何量化,如何表现普适性”的问题,林仲轩教授表示,以质化研究为主的内容,主要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资料。同时,他还分享了自身对于方法论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取向会有不同的测量方法。文化研究是有批判立场的,关注的问题不同,认识论便不同,所以方法论也会有差异。研究主题、研究取向和研究对象都会影响研究方法。并就量化和质化区别进行了讨论:质化不追求普遍性,更追求独特性,量化则更追求“university”。
在谈到如何确定论文的选题时,林教授用了“眼高手低”四个字来比喻,指眼界要高才能把握好的选题。对于好选题的几个标准,林教授简单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分别是要符合学术标准、有学者认可、以现实和政治为导向、有自身专属特性的选题。
活动后段,林仲轩教授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引子介绍短视频形态的开端及发展,并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短视频生产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其光鲜的视频背后,实际是长时间的精疲力竭式的创意生产模式,以及背后存在怎样的博弈关系,究竟是变现还是剥削,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引发学术思考。同学们认为林教授研究方法上非常具有启发性,从田野调查到短视频变现问题,从变现模式探讨到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包括平台研究、权力关系、不平等博弈研究、平台基础设施化问题,对于学术思维的拓展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活动尾声,各位老师同学就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如今表现出来的强大功能和带来的风险挑战进行了探讨,林仲轩教授耐心细致的发表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
此次活动旨在给华师新闻与传播相关专业的学生搭建一座与高校青椒学者学习的桥梁,通过深度的交流,激发思想、碰撞智慧。传授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的经验和智慧,分享学术之路,分享学术研究心得,分享学术前沿探讨,培育华师传媒人才内核,为新闻传播学子洞察学术热点、贴近学术前沿、增进学术修养提供平台,进一步激发青年大学生对学术的热情。
林仲轩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传播、国际舆论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港澳传播研究、数码残障研究等领域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林教授应国际传播的学术旨趣和现实需要,从港澳政治传播研究出发,建构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国际传播研究和实践体系,2017年以来,林教授以第一署名作者(独立作者、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 SCI/A&HCI文章39篇,CSSCI/TSSCI文章9篇。
撰稿:张哲恺 单婷 摄影:赵欣怡
审核:李龙;终审:张学波